查看原文
其他

在古代,盐相当于现代的发票?

知友@张英锋

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古代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01

盐相当于古代的冰箱


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


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为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类一样可以长期保存。但如果用盐腌成咸菜(酸菜)、火腿、咸鱼、奶酪制品,就可以保存数月甚至数年。古代的农民经常需要拿粮食去交换盐,来制作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能让老百姓长期自用,但更重要的是有了盐,商人就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食品贸易,这相当于古代版的冷链物流。

来源:《舌尖上的中国》用盐腌火腿


02

吃饭缺了盐就像汽车没了油


自从 1 万多年前人类发明农业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逐渐转变为农耕,粮食中缺少盐,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动物来补充盐,转变为寻找含盐的矿物质。


而通过在食物中加盐,每天摄入少量盐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大部分食品消费中又都伴随着盐的消费。


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一个人要满足温饱需求,大部分可以靠自己来解决,但唯独盐很难靠自己解决,必须依赖外来的商人供应。


商人通过盐的交换把大量孤立的社会系统建立起了相互连接,作为连接者的商人也自然获得了信息方面的优势,站在信息制高点上,商人能够发现系统之间可以套利的各种机会,而商人进一步的逐利行为又扩大了交换的种类和地理范围。


03

盐促进贸易系统的建立


古代内陆的人吃不到海鱼,但是做成咸鱼就可以运往内陆。农业地区的人吃不到北方草原的奶制品,但是用盐可以加工成奶酪运往南方。中原腹地的人也可以把牛肉晒成咸牛肉干运往四方。


商人的远距离贸易运输过程无意间构建了复杂的物流和数据交换网络,商人、货物和信息就是网络里传送的报文。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贸易交换网络可以极大促进工商业的繁荣。而工商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要远远强于单纯的农业经济。


因为贸易不仅可以创造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思想的交流、物种的交换、商业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实现国家系统的全面升级。


在历史上,从丝绸之路、香料贸易、大航海时代、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无一例外都激发了社会的大幅度的进步。

巴盐古道的「背二哥」(图源网络,侵删)


04

盛产盐相当于盛产石油


粮、盐、布、铁、畜是古代贸易的主体。盐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产鱼盐的地方就非常适合发展工商业贸易,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也远比单纯的农业地区发达。


周武王平定商纣后就把原来东夷族所属的营丘(今山东淄博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封给姜子牙,「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


周武王对功臣太大方了,相当于把波斯湾给了姜子牙。当然东夷族做了几千年的高富帅,一直不太服管,需要让老姜整治一下他们。


不过营丘当时多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人口不多。姜子牙到齐后,鼓励纺织等手工业,大力发展鱼盐等自由贸易,齐国的商品很快行销天下,而开明宽松的环境吸引了各国人才和商贾云集齐国。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繈全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借助鱼盐之利,借助于古济水这条黄金水道(见上图),齐国人建立起大范围的贸易系统,向外出口鱼盐、布匹,从中原腹地进口大量粮食、物产,而齐国都城临淄也因为贸易,崛起为东方第一大都市。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曾对楚王说:「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


春秋中期齐桓公时,临淄人口达到 20 万人,战国中期达到 35 万人,到了汉武帝则达到 50 万人。临淄就是当时像大上海这样的超级都市。

临淄齐国都城遗址平面图,《商周青铜文化》第六节、列国城市的兴起

战国时苏秦曾经估算,不要说整个齐国,就是仅仅靠临淄城的 7 万户,每户出 3 个男丁,就可以组成 21 万大军。


《战国策·齐策一》中苏秦对齐宣王说:「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


05

盐是政府用来控制社会的控制回路


古代社会人们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最大,粮食也是古代贸易系统中最大宗的商品,而盐流总是和粮食流形影相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要控制了盐流,就可以控制了农业贸易。


在系统控制中,我们可以用小电流的控制回路去控制、调节大电流的主回路。在经济系统中,盐和汽油也可以充当控制回路的角色,以小博大,来控制更大的经济系统。


以汽油为例,工业、运输业离不开汽油的消耗。通过控制燃油价格,例如给汽油加价就可以向所有交通工具征收燃油税或养路费。政府再靠养路费来运营、维护整个交通道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盐的生产非常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于盐税,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来源之一。


06

盐是代价最低的征税手段


政府可以跑到 1000 个老百姓家里每户征收 1 元税,也可以从 1 个盐商身上征收1000元税,虽然征税总额一样,但征税成本却有天壤之别。前者需要维护多大规模的公务员队伍?每个公务员需要跑多少路才能征到税?


而且每个人的盐消耗量少,即使涨价涨一倍,人们对价格也不敏感。最重要的是盐税可以隐藏在很多商品背后,绝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自己买的一只咸鱼里面,政府已经通过盐进行了征税。通过这种隐形的征税手段,盐还起到现代发票的作用!


征盐税既不需要花钱圈养庞大的征税公务员队伍,也不会因为征税引发官民矛盾,真是最佳的征税手段。


07

通过盐向全天下征税


公元前 685 年,管仲将盐铁从私有转变为国有,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开辟了税收之外的另一个庞大财政来源。


而齐桓公则通过砍柴煮盐,再借助于齐国商人在各诸侯国建立的庞大贸易网,实现了全天下人向齐国交税。


现在来看,管仲就是国企之父,盐铁专卖央企就是齐国共和国长子啊!


08

盐是强国之本


春秋时代的齐国第一个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奋图强,国运蒸蒸日上。拥有充足财政收入的齐桓公,可以投入巨资用于扩军备战,不仅修建巨防和齐长城(比秦长城早 400 年),而且大量对外用兵。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没有庞大的后勤系统做支撑,是根本没法打仗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对外用兵会引发经济崩溃、民怨沸腾,简直就是亡国之举。


但齐国不仅没有经济崩溃,而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管仲举盐而克楚」只不过是其中一役。


没有盐带来的贸易系统提供财政支持,齐桓公哪有钱去组织多国维和部队、哪有钱年年开诸侯峰会、怎么维护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国际新秩序呢?


春秋战国时代,又有多少国家因为没有这样的系统支持,惨遭齐国蹂躏,遭遇亡国之灾呢?


有了齐国的成功案例,诸国纷纷效仿。同样靠海的吴国也学去了,《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


西汉吴王刘濞继续在淮南煮盐,富可敌国,但是后来因为造反(七国之乱)被汉景帝剿灭,算是古代版的萨达姆吧。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政府掌控了盐,才有财力来维持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系统。


不过同样因为有了丰厚的盐税,所以即使没有海外贸易的关税收入,国家也能维持正常运营,这也为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提供了支撑。


··文末彩蛋··

我们汇集了 100 位行业大咖、解锁 1300 本经典书的知乎·读书会,自 4 月 18 日上线开始,原价 199 元,限时折扣价 99 元,持续学习七日并坚持打卡,都将返回全部会员费,戳此进入 。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有趣的「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